外婆是一個氣質柔婉的江南女子,第一次從她那里聽聞關于水鄉的傳說,心里便堅信我與那水墨姑蘇有著某種宿命的牽連。似為尋找前世的印記,我只身來到這讓我魂牽夢縈的姑蘇城。然而她高樓林立、車流川息的現代化景象卻與映像中的小橋流水人家、粉墻黛瓦成畫大相徑庭。
我游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,竟尋不見水墨姑蘇的風雅韻致。直到來到前街后河,河上小船來往如梭的七里山塘,終有一種來自靈魂的深深感動。我甚至幻想,我于前世就在這里,著一身青衣,聽盡漿聲欸乃,覽盡兩岸蕊盛。
山塘街東起閶門渡僧橋,西至蘇州名勝虎丘的望山橋,長約七里,當時人們謂之“白公堤”,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蘇州做刺史時組織修建的,也是蘇州的第一古街。白居易詩《武丘寺路》:“自開山寺路,水陸往來頻。銀勒牽驕馬,畫船載麗人。菱荷生欲遍,桃李種乃新。好住河堤上,常留一道春。”便刻畫了千年前山塘街的風雅與昌盛。如今的山塘是現代蘇州城里一片奇珍的風景。與百米之外一派煕攘的石路商業街不同,她依然是那份千年不變的閑雅。
七里山塘上有諸多的古橋、古寺、古祠、古牌坊、古會館……這些古建筑,精雕細刻,古色古香,一派歲月滄桑。千年前的故事蘊藏在這些古物的每一個細節中,它們沉靜的注視著你,并不急于向你講述,而當你用讀詩的心境去關注它們,它們卻呼之欲出。
當夜幕降臨,山塘便點燃一盞盞紅色燈火,照亮漆黑的水和墨色的爬山虎,像一條可以把人帶回過去的隧道。搖曳的燈火,璀璨的波光,從小巷深處遠遠傳來的吳儂軟語的輕輕吟唱,使人竟不知今世何世。暖風微醺,月色迷蒙,使人未飲先醉,,醉在這如詩如畫的山塘。
消逝了的歲月,,雕刻了的風景,飄散于風中的幽香,仿佛一幕懷舊的黑白電影,讓人深深回味;又仿佛一曲消逝的韻曲,只留淺淺余音,裊裊不絕。
行走山塘,看不盡的古街風貌;行走山塘,閱不盡的千載傳奇。
美哉,山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