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次作為志愿者接受下沉任務,還是在2020年的2月,下沉去園區東亭社區。依稀記得,天空飄雪氣候寒冷,雖然裹著厚厚的羽絨服穿著雪地靴,但仍需緊縮著脖子以避免寒風的侵入。那時候口罩等防疫物資缺乏,我所在社區的志愿者們負責登記核實小區內住戶身份信息,在小區內巡查并提醒居民戴好口罩、做好防護、避免人員聚集,協助社區工作人員給隔離的住戶運送生活物資。為期一周的志愿者服務,我們在寒風中扛下辛苦,看到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,心中歡欣鼓舞。
2022年2月15日23時30分,接到緊急通知,要求次日6點前到點做志愿者服務。“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”。惴惴地思量著該如何做好自身防護、配合醫護人員工作,迷迷糊糊之間五點的鬧鐘就響了。
從熱乎的早餐和完備的防疫物資就能看出,社區對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非常周到體貼。大伙兒都不敢喝水,盡量避免防護服(大白服)浪費。一行志愿者,經過社區人員和專業醫護人員的培訓,穿戴好了防護服,全副武裝跟隨著醫務工作人員正式上崗。
志愿者工作任務是輔助核酸檢測,具體就是除了核酸采樣外的,如人員身份信息核對、信息保存、粘貼已核酸標識、核酸樣本封樣這些工作。站在風口,連續四個多小時的流水作業只覺口干、腰酸、腳冷、背熱、眼鏡模糊、雙手凍僵。這確實很考驗意志力和體力,深深體會到了社區人員工作的不易。但回頭看到和自己并肩作戰的志愿者們,焦急等待著核酸檢測的居民們,心中燃起火焰、斗志昂揚。在系統順暢的前提下,一上午每個檢測點位大約能完成430個檢測樣本。
有一種冷,叫蘇州冷,俗稱濕冷,那是北方人都不能適應的冷,今年冬天猶是。上臺不到十分鐘就開始覺得雙手關節僵硬麻木。無奈第一天準備不周,回家后仔細琢磨琢磨,第二天就在小臂內側貼上了好幾個暖寶寶來加速血液循環,這個法寶超級贊。
記錄一下,便于以后翻看時,回憶這一段不平凡的經歷,這國之所向,吾之所趨。
(園區報關企劃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