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化,距離蘇州230公里,取興盛教化之意。
明初,因蘇州移民遷入有了昆曲聯社,興化的江淮方言中就含有了吳語成分。因此蘇州人與興化人說話很是自在,不需要普通話的過橋。
興化竹巷,是鄭板橋故居,無竹不居是板橋先生的偏愛。鄭板橋早年曾學寫館閣體,后學寫蘇東坡和黃庭堅等書體,在章法上,大小字相同,濃淡并用,如"亂石鋪街”。
特別欣賞毛主席評價:看鄭板橋的帖,就又感到蒼勁有力。這種美不僅是秀麗,把一串字聯起來看有震地之威,就像要奔赴沙場的一名勇猛武將,好一派威武之姿??!鄭板橋的每一個字,都有分量,掉在地上能砸出鏗鏘的聲音。
興化人好“文”,也好“安逸”。興化飲食屬“淮揚菜系”,早茶味道偏甜,為了記憶中的那一口干絲味道,全家起個大早,驅車2.5小時,趕這場號稱是揚州泰興早茶發源地的興化早茶。趕緊點上了所有點評TOP榜菜品,三丁包、蟹黃包、肉圓醬蛋粉絲、松子燒賣、蝦仁蒸餃、馓子煮餅、特色煮干絲…沒來得及拍照就光盤了。最后一碗魚湯面收尾,回味無窮,再單買了各種包子打包帶回。
吃了,逛了,還打了摜蛋!
一日游,蠻推薦興化的,唯一不足的就是返程路上耗時6個半小時,太辛苦兩位徐師傅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