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3907_1405.jpg)
著名作家、學者馮驥才先生說過:
“一個國家或城市怎么對待博物館,體現它的現代文明程度?!?/span>
這個周末,
我們小伙伴一行人,
就趁著“國際博物館日”的東風,
搭上“流動的博物館”巴士
一起 四“展”聯“彈”
逛蘇州博物館特展
探尋2500年城址不變的古城秘史
逛御窯金磚博物館
觸摸蘇州600年煙火不熄的工匠精神
逛蘇州絲綢博物館
感受從上古到現代5000年絲路變遷
逛蘇州戲曲博物館
聆聽昆曲600年的流麗婉轉
乘坐美食觀光巴士
品嘗精致的江南早茶和午餐
早上九點,我們就集合在蘇州博物館的門前,經過集合整隊,實名認證和測溫,充滿驚喜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3943_4250.jpg)
蘇博很貼心得安排了講解員小姐姐陪同,介紹館中蘊藏著的2500年歷史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3958_3173.jpg)
極具貝聿銘大師風格的屋頂,簡約精致又不缺中國韻味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015_7568.jpg)
網紅的“片石假山”景觀,濃縮中國山水于一庭院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029_4656.jpg)
鎮館之寶——秘色瓷蓮花碗,古樸細膩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049_1657.jpg)
老蘇州的兒時記憶:忠王府,綠植亭亭如蓋。
逛完蘇州博物館,隨即登上定制的旅行大巴,一邊欣賞老姑蘇的風景,一邊盡情享受美好的上午茶了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107_3688.jpg)
粉白藍三色的車身上,中英文雙語的“蘇州文博活動季、遺產城市嘉年華”的字樣非常醒目,下方是“一城百館,博館蘇州”的品牌口號,這輛顏值頗高的巴士便是蘇州好行新推出的“流動的博物館”專線車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123_9174.jpg)
走進車內,蘇州文博活動季主題裝飾隨處可見:印有活動主題的灰藍色的簾子將乘客區與駕駛區、備餐區隔開,乘客的坐椅背上鋪著粉藍相間的主題飾物,每張桌子的桌墊上是設計感極強的繁體的“蘇”字,桌上的臺卡、折頁也都與主題活動相關。
車廂中部辟有博物館主題文創展示區,陳列了各種特色文創產品。幾塊電子屏幕上,交替展示著蘇州特色博物館的宣傳視頻及活動主題海報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140_2055.jpg)
對了對了,一定要說一說這里的上午茶!
以四大才子唐伯虎為主題的花茶茶包,綠茶清冽,紅茶醇厚,配上蘇州博物館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干,再輔以特色蜜餞果脯與堅果小食,怎么吃都不夠。
在美食與美景的陪伴下,抵達下一站——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,打卡傳說中的網紅博物館,觸摸蘇州歷經數百年煙火不熄的工匠精神,妙哉妙哉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201_0962.jpg)
藍天紅瓦,綠樹白磚,御窯金磚,我們來了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215_6154.jpg)
網紅墻—極簡風,打卡成功BINGO!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230_3373.jpg)
在這種INS風濃厚的地方,怎么能不拍點照片留念呢?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243_7139.jpg)
一起搬個磚吧!大家加油向前干??!
臨近正午,繼續返回車上享用蘇式午餐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302_1996.jpg)
鹽水鵝和現做的蟹粉拌面簡直太香了?。。?/span>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315_9581.jpg)
咦!這黑乎乎的,是臭豆腐嗎?
哈哈,經過特殊設計的,貼合御窯金磚博物館特色的金磚糕,隆重登場,引得在場食客一陣驚嘆,各種巧思在飲食上展現得淋漓精致。
午后,博物館之旅繼續,先逛蘇州絲綢博物館,感受從上古到現代的絲路變遷觸摸中國五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再坐上三輪車前往蘇州戲曲博物館,聆聽昆曲的流麗婉轉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336_8813.jpg)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358_6355.jpg)
蘇州絲綢博物館
坐著人力三輪車,出街去~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415_2751.jpg)
中國昆曲博物館,館雖小,但文化底蘊深厚,引人入勝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435_4889.jpg)
堂名燈擔——方寸之間竟能坐進8至12個曲藝人在里面唱戲。
![](/images/image/20200622/20200622144448_2397.jpg)
廳堂四角,感受昆曲文化底蘊。
悟文化、鑒美食、品風情,一天無縫玩轉四座博物館,“流動的博物館”這波花式安利,請君快快吃下吧~
(園區報關企劃部)